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實踐報告范文:樂清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研究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樂清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研究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樂清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研究的正文:
樂清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研究[1/2]
摘要:浙江省樂清市作為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市,在開展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兩年來,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通過不斷地探索,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些經驗和做法。本文闡述了針對當前樂清市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對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招生、課程設置、在職和職后培訓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樂清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課程設置本文中所提到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是指由浙江省教育廳、財政廳根據全省職教工作會議精神和浙江省政府《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為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加速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制定并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是對未能繼續升學的農村戶籍的應屆初中畢業生、普通高中畢業(結業)生,根據就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進行半年到一年的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達到初級或中級職業技能水平,使其掌握一技之長,基本適應從業需要。
“十一五”期間,溫州經濟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建設實力溫州、和諧溫州、活力溫州,實現溫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離不開農村預備勞動力素質的提升。樂清市作為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市,又是溫州經濟模式的發源地,在開展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的兩年來,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因為其特殊的地域特點和經濟因素,在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與研究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些經驗和做法。
溫州地區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現狀及分析
(一)現狀分析
培訓政策到位政府落實補助政策,屬于欠發達鄉鎮參加培訓的學生,全部減免其學雜費、代管費、住宿費(共計4000元左右);非欠發達鄉鎮參加培訓的學生,學校(基地)減免其學雜費、代管費、住宿費的50%。特別困難的學生(主要指低保線以下收入家庭和因天災人禍致貧家庭的學生),每年給予1000元的生活困難補貼。以上減免和補助的資金由樂清市財政負擔。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農村預備勞動力的培訓工作,為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提供場地、設施條件,提供資金投入。
培訓措施落實樂清市教育局職教科根據全市初、高中畢業生未能升學情況,將培訓計劃下達到相關培訓基地(學校)。同時,對培訓基地學校,市政府將給予辦學補助資金用于辦學條件改善、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等。由市教育局負責牽頭,市勞動保障局、經貿委、農辦、各行業協會和相關培訓基地(學校)共同參與,認真搞好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課程設置和開發工作。根據初、高中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的需求,區別設置課程時間和課程內容、選用相應教材,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二)存在的問題
社會因素對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招生的影響某校開設的數控技術、服裝制作等6個專業300個免費學習名額,結果只吸引了全市11個鎮(街道)70名應往屆學生前來報名。在教育部門所做的調查統計中,農村初中畢業生即使落榜,因其年齡相對較小,家長大多希望孩子繼續讀書;而高中畢業生不少人或者選擇復讀,或者選擇一些民辦類的專修自考學校就讀。另外,近年來教育高升學率使落榜畢業生總人數下降,農村戶籍的隨之減少。而對“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陌生感也讓一部分學生望而卻步。在對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在校學員的訪談中,我們還了解到這樣的信息:相當一部分學員對培訓后就業有自己的想法,或有自己創業開店的想法(主要是模具專業),或希望找到初級管理崗位(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
“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定位對課程設置的影響(1)課程目標設置偏離實際,還是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終結教育,畢業生缺乏繼續學習的基礎,沒有突出專業培訓的特點。(2)課程結構不合理,采用了單科分段式課程模式,學生動手能力不強,訓練面過窄,沒有特色,制約了專業技能培訓。(3)課程內容不能及時更新,難以適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能及時調整方向,難以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缺乏職業指導、創業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內容。(4)課程實施中時間安排不利于學生掌握技能,一些學校實行集中學習理論課,然后集中進行實踐技能訓練,兩者之間脫節,技能訓練未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師資隊伍與教學問題在擔任培訓的專任教師中,初級有132人,占41.6%;專業工種情況更是薄弱,教師中初級工或無職業資格證書的有137人,占43%;而無“雙證”(指職業教師必須持有教師證和專業技能證)的教師188人,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60%。外聘高技能或專家型人才43人,只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13%。根據培訓的目標和要求,培訓教學必須是學、訓一體化進行,所以,培訓需要基地支撐。我市職校有限的基地設備資源滿足不了培訓的需求,所以,實訓教學這一環節得不到具體落實。
農 中國-文秘-資源網 - 您身邊免費貼心的文秘-專家 - 歡迎訪問WwW.ZgdoC
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學員的出路問題通過兩年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來看,學員培訓結束后在社會競爭中并不占優勢,大部分學員不能達到預期期望。這使我們對實踐中改進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提高其績效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想法。
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111”實踐研究
(一)打“創業牌”解決招生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和諧之基。然而,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溫州地區很多企業紛紛裁員或破產關閉,下崗失業人員不斷增多;一批又一批的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新生勞動力快速增長;農村剩余勞動力走向城鎮,被征地農民亟待就業。這些都讓溫州地區的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面對如此形勢,鼓勵和支持個人自主創業逐步成為政府促進就業的一條主干道。
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招生要針對市場需求明確定位——從做小老板定位打招生牌:在社會層面,溫州模式的個體經濟深入人心;在心理層面,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學員想創業當小老板;在技術層面,樂清虹橋電子、模具市場、柳市低壓電器市場非常成熟,其產業下游有很大的創業空間;在經濟層面,溫州地區民間資金充足。所以,在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定位上應充分考慮從創業角度進行課程定位和招生,實踐效果良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個人自主創業越來越獲得社會的認同,一些人自主創業,在解決創業者個人就業的同時還帶動和促進了更多人的就業。在現階段勞動力供求矛盾嚴峻的情況下,自主創業不僅成為個人實現就業、進而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選擇,也開始成為政府倡導和支持的就業途徑之一。
(二)從“借雞下蛋”看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課程調置
職校應根據市場需求自主調整專業設置,促進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改革,使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實現教育培訓與就業的緊密對接。
引入企業內訓課程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規定的學習時間是:初中后學生為一年半,高中后學生為一年。其中在校學習時間是:先進制造業專業為一年,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專業僅半年,期間學生還要參加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考試。如此緊迫的培訓時間對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不僅要滿足學員學習理論知識的需求,還要使學員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我們在雁蕩山旅游學校營銷專業進行了實驗。該校與廣州“嬌蘭”化妝品有限公司合作,第一批在農村預備勞動力中招收兩個班共100名學員,通過與“嬌蘭”公司人力資源部溝通,將其成熟的企業內訓課程成功引入,學生感到在實訓時能充分地理論聯系實際,同時,也培訓了學校的專業教師。
整合銜接基礎專業課直接引入企業內訓課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在校學員不同于在崗工作,沒有一定的工作經歷;二是企業內訓課程有其單獨的體系,不能與學校的專業基礎課很好地相銜接;三是引入后基礎課時不夠。所以,我們根據學情實際進行基礎課程量的調整,同時對專業基礎課進行整合。例如,禮節禮貌課、公關課、職業道德課等整合成服務接待基礎課;服務心理學、服務形體訓練融入實訓課中。這樣,在規定的教學計劃時間內完成了校內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企業內訓課程的對接,實現了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課程調置的“借雞下蛋”。
(三)以“準雙元制”提升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定位
從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培訓周期看,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對于學員從就業走向創業的定位來說,可能有所不足。從學員需求出發,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創新的路子來。
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學員在崗繼續培訓(“準雙元制”)我們在虹橋職業技術學校了解到,虹橋是溫州地區乃至全國有名的模具基地,以合興集團為龍頭的模具行業集團具有跨區域的技術和產銷優勢,其產業下游更是有一大批中小企業和個體模具商活躍在市場,所以,虹橋職業學校的模具專業舉辦得十分紅火。很多學員通過一年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課程學習,進入親戚、朋友開設的模具企業或是自己開了小模具店后,發現在工作中還是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經常回學校接受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成為他們的首選,學校應學員的需求,專門開辦了夜校班,使已畢業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學員在崗繼續培訓。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學校還要開辦模具培訓提高班,讓學員一邊創業、一邊學習,解決創業學員的需求。
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學員轉入全日制學習飯店服務行業初、中級管理人員的需求在溫州地區非常突出,酒店對管理人員的需求使初、中級管理人員成了“香餑餑”,所以在雁蕩山旅游學校出現了接受一年制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飯店服務專業學員工作一年后重回學校、要求轉入全日制學習的現象。
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研究反思及展望
(一)在把握定位上
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是職業學校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重要環節,二者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在制定培訓計劃時,要始終根據本地區農業經濟戰略性調整與城鎮化建設的需要,使勞動力轉移由“簡單型”向“職業技能型”轉變,使就業由“體力型”向“素質型”轉變,使培訓定位由“就業型”向“創業型”轉變,對預備勞動力進行有效的技能培訓、職業培訓與創業培訓,使農村預備勞動力學有所用、用有所獲,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在人才培養模式上
要打破以學校、課堂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訂單式”、“公司(引入企業內訓課程)學校”、基于示范基地“雙元制”等新型辦學模式,各培訓基地要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的“風向標”,緊緊扣住溫州經濟發展需要,為市場、企業定向培養人才,使培訓工作更具針對性、實效性,辦成適應市場規律、有利于學員就業創業的培訓超市。
(三)在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上
專業教師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資源,要開展以專業骨干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鼓勵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參與實踐,要適當提高專業教師的生活待遇,吸引和鼓勵企業單位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擔任職校的專兼職教師。要從思想上、政策上、待遇上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的地位,出臺有力的政策支持職業教育,不斷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重普高、輕職高,重知識、輕技能的觀念,改變技能人才地位低、待遇低的現狀。
總之,我們要通過政策導向和輿論宣傳,營造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圍,引導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陳君賢.校企合作在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中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18).
2陳春勉.溫州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分析及發展對策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8(3).
3鄭光相.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
4胡良喜.開展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服務當地經濟j.新農村,,(6).
作者簡介:
李樂安(1971—),男,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浙江省樂清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學高級教師,高級技師,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教育、旅游管理教育、現代教育技術。
實踐報告范文:樂清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實踐研究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教育學院心理學專業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0年暑期認知實習實踐報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