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端午節范文:社團群端午節活動方案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社團群端午節活動方案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社團群端午節活動方案的正文: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創傳統節日端午節,噴香的美食和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使端午節煥發著勃勃生機。隨著端午節被定為國假日,端午節也更加受到大家的關注。過一個有意義又充滿樂趣的端午節,豐富生活的色彩,也豐富對祖國的情感。
一、活動方案
我們準備的端午節活動為向明中學“清源”社團群總體策劃,由“清源”人物社、苓蕓節日社、茗風茶社面向全校聯合進行:
“茗風”茶社
主題:品茶會友談端午
首先讓我們來追溯端午的起源。
1、談——端午來源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俗稱端五,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女兒節,重五節,天中節等。端午節有許多來歷傳說,最主要的是以下幾種:
1) 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后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2) 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是人們普遍重視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既有迎接炎夏,預防疾病的意義和插艾草、熏香等習俗,又有祭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義和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2、說——端午風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前清時期王瑛曾的《重修鳳山縣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錄中的記述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錢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門楣懸蒲艾兼插禾稗,謂可避蚊蚋;榕一枝,謂老而彌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饋遺。好事者于海口淺處,用錢或布為標,三皮漁般爭相奪取,勝者鳴鑼喝采,號日斗龍舟。午為小兒女結五采縷,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煉。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
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要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5)滾吃雞鴨鵝蛋
全國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后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游戲。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魚蝦所害,后演化為煮食紀念。
6)煮大蒜
大蒜是一種中藥,味辛甘,能殺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疏通血脈。端陽節早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
7)破火眼
江蘇南京一帶端午節習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適量雄黃,丟進兩枚銅錢,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據說可以防治眼玻雄黃有殺菌滅毒的功效,這樣做有一定的好處。
8)游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間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后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9)剪彩葫蘆
用彩色紙剪成葫蘆狀,于端陽節倒貼于門首,取將毒氣倒出之意。
10)飲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中藥材,中醫藥書籍說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發明年代,我國人民就是用白酒調配雄黃和白礬水來涂抹毒蟲蜇傷和蚊叮蟲咬的。人們熟悉的《白蛇傳》曾描繪:端陽節,許仙聽信了法海的話,讓白娘子飲了雄黃酒而顯露出了原形。現在不少地方在端陽節還要在屋內外噴灑雄黃水,并在兒童的耳、鼻、額頭上涂抹雄黃。不過據現代科學分析,雄黃有毒,不宜內服。
其他還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送蚊,貼午夜符,比武,吃五毒餅等。
3、話——上海的端午
如今的上海人又是怎么過端午的呢?
作為端午節最主要的慶祝方式之一,吃粽子的習俗仍然被今天的上海人所傳承。可當年家家戶戶通宵裹粽子、煮粽子,街頭巷尾粽味飄香的情景,卻再也見不到了。在上海西區的杏花樓點心店,用不同原料制成的粽子成了搶手貨。端午前夕每天光粽子的銷售額就高達3萬元,是平日的10倍左右。但在一街之隔的農貿市場,賣粽箬的攤位前卻門可羅雀,即使偶爾有人光顧也大多是老年人。一位攤主抱怨說,現在生意不好,每天只能賣掉30公斤左右,因為粽箬是時令貨,節日一過,沒賣完的就只好全部扔掉。
一些上海人還保持著端午節在門上掛菖蒲艾草的習慣。剛剛進入農歷五月,上海的許多農貿市場里就開始售賣這種捆扎在一起的綠色植物,一個小販平均一天能賣掉600捆左右。可是,大多數年輕的上海人只是遵照老人的囑咐,或者純粹是為了“好玩”,而并非真正了解這種風俗的由來。
至于雄黃酒和香袋,早已隨著雄黃被禁售而銷聲匿跡。復興大藥房的一位老師傅感慨地說:“用雄黃酒在孩子額頭寫‘王’字的風俗,恐怕將永遠成為歷史了。”
不過,在這些舊習俗逐漸沒落的同時,另一些與端午有關的細節卻在這個城市被挖掘并光大。兩天前,蘇州河上舉行了一場熱鬧的龍舟賽。28支龍舟在日漸變清的蘇州河上爭先恐后,一時間吸引了萬余市民駐足觀看、吶喊助威。這種來源于屈原故鄉的古老風俗,在現代化的上海成為人們不甘落后的精神象征。
“清源”人物社
主題:追憶昨天的屈原,紀念今天的英雄
本社以宣傳民族優秀人物,弘揚民族精神為社團活動主要方向,因此策劃以下活動:
選擇時間:周五下午
1、發出倡議:
重溫愛國詩人屈原事跡,紀念四川的逝者,向同命運抗爭的勇士們,勇敢救助他人的英雄們,奮戰在第一線的戰士們、支援者們學習。
今年的端午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四川地震牽動著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在那個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地方,無數人在廢墟下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毅力和災難去和命運抗衡,盡管有那么多人在抗爭中離開了,但他們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在災難面前決不妥協,他們是英雄!在死亡面前又有多少人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啊,那些老師,那些孩子,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啊,他們是英雄!還有那一片片的綠色,在灰暗的災區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為那里的人們帶去了生的渴望,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消防戰士,警察,志愿者……無數個耳熟能詳的名詞成了我們心中最美的記憶,最大的依戀。
今年的端午,讓我們來為這些奮戰在第一線的勇士致敬,為那些逝去的人祈福,為那些默默無聞的英雄驕傲吧!今年的端午節,讓我們記起那些歷史中的英雄,記起屈原,記起伍子胥,也永遠記得那些二十一世紀的英雄們,為他們送上我們最誠摯的祝福!
2、開展吟詩、演講會
主題一、圍繞屈原在《離騷》中字里行間所表現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主題二、原創詩歌。主題三、紀念5.12地震。
◆關于《離騷》
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懸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義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屈原痛感自己的道是不能為楚王所接受了,他只好走開了,去尋求那理想中的人。詩人運用了積極的浪漫主義手法,作了一番抒情的描述:早晨從蒼梧啟程了,晚上到達了懸圃。一天的奔波,該是多么地疲勞啊!本想在宮門之外少休息一會,但,不能啊!時間緊迫,天已快黑了。我請求羲和,不要再驅車前進了,崦嵫已在眼前,不要靠近它吧!擺在我們面前的路程是那樣的長,那樣的遠,我是下定了決心,要上上下下去尋找我那理想中的人。這種執著的精神是何等地感人,這種奔放的文筆又是何等的動人?
“苓蕓”節日社
主題:過傳統節,共中國情
1、準備限量小禮品:向各班派發端午節海報,普及端午知識,派發端午節禮品。
其中包括:包粽子的方法學習紙條一張;小粽子一個;端午節賀卡一張,香囊艾葉菖蒲適量。以班級為單位每班派發若干份,讓同學們在端午收到驚喜,感受驚喜,從而加深同學們對于端午以及其他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認識,給端午增光添彩。
2、端午節知識競賽:
過端午,端午知識當然必不可少,我們準備收集一些關于端午的小常識,編集成海報,一份張貼于校門口,另外以班級為單位分發,讓同學們過端午,知端午,過一個充滿知識趣味的端午節。以搶答的方式對端午節進行知識問答,答對題數最多者可獲獎品——粽子一個。
3、端午節問卷調查:
根據海報編10道左右關于端午知識的知識問答題,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調查,看看同學們對于端午知多少,也可以由此向同學們普及端午知識。
4、號召有條件的同學端午觀看賽龍船慶(錄像也可)。
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體壇盛事!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劃向終點。
去看一次賽龍舟。看著一支支龍舟在湖面上激起層層的水花,鼓聲震天,激動人心,槳手們以整齊劃一的動作推動龍舟矯健地前行,似一條條真龍欲一躍而起,情不自禁的跟著龍舟的節奏心潮澎湃,那是民族的力量在激揚。
5、自制粽子
端午的主角粽子在東漢就已有出現,但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從前的粽子是以粟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余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有用白粽子、小棗粽、豆沙粽、八寶粽、雞肉粽、鮮肉粽、椒鹽豆粽、蓮蓉粽、栗蓉粽、咸肉粽、蛋黃粽等。
如果粽子給端午節帶來了清香,那么包粽子是其中最真切的氣息。
在家里,可以提前幾天買回新鮮的粽葉,端午節的上午就能和父母在淺淺的夏日中體驗包粽子的樂趣了。親手用翠綠的粽葉包裹好一顆顆米粒,再用繩子扎起所有的祝福與希望。過去,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讓屈原免受魚兒的傷害,寄托他們對一個偉大的靈魂的哀思與紀念。而現在,四川的人們正在遭受著地震帶來的身心的痛楚,可以將包好的粽子和一串串千紙鶴贈送給社區中四川籍的居民,用一顆真摯的心給他們安慰,送上我們的關懷,送上我們對四川人民的信心。
在學校,可以利用社團活動時間,讓同學們跟著指導老師學做粽子,知道粽子的原料和做法。聯系好廚房的師傅,包好的粽子可以提前作為端午節的小禮品之一,送給同學,尤其是住在宿舍的同學們。
6、留下懸艾葉菖蒲,配香囊的風俗
端午在班級或者家中門上插一束艾菖蒲葉,配一個香囊,為自己祈福,保佑平安,也祝愿災難中的人們早日振作,重建起美麗的家園。讓每一個節日在中國人的心中扎根,讓中華民族的精神不斷延續。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有傳統,也有創新,在普及端午知識的同時,也倡議同學們向勇士們學習,端午是民族的節日,在端午我們為自己的英雄而驕傲,為我們的民族而自豪!
端午節范文:社團群端午節活動方案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