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會議發言范文:農委黨組“三嚴三實”專題學習研討會發言稿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農委黨組“三嚴三實”專題學習研討會發言稿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農委黨組“三嚴三實”專題學習研討會發言稿的正文:
4農委黨組“三嚴三實”專題學習研討會發言稿
按照委黨組關于開展“嚴以修身”專題理論學習研討會的安排,下面,由我結合近期“三嚴三實”專題學習情況,圍繞“嚴以修身,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這一研討主題,談三點體會:第一,作為一名普通人,要修身養性,始終讓人性的光輝沐浴人生;第二,作為一名社會人(單位人),要修身明理,始終讓理性的光輝照亮自己思想;第三,作為一名黨的人,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修身求真,始終讓黨性的光輝指引前進的方向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修身養性,讓人性的光輝沐浴人生
修身養性,就是個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習慣的修煉和涵養。一個人只有通過自覺地遵循社會道德體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并不斷地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養成良好的內在素質。其中,人性的修為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要求。
人性,是人類天然具備的基本精神屬性。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有兩個本能: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表現為善良、慈愛、寬容等積極光明的行為。死的本能則表現為殺戮、貪婪、自毀等邪惡極端的行為(基督教相對應稱之為神性和獸性)。《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告訴我們,人性的養成,關鍵在后天,這符合唯物主義的觀點。因此,從古到今,人們在子女的啟蒙教育時期,都非常重視孩子的人性教育,包括考慮環境的熏陶,目的是希望子女從小能夠崇尚善良、張揚善良、養成善良,對邪惡的東西要深惡痛絕、遠離它、抵制它。《三字經》里講的孟母擇鄰而居、竇燕山教育五個子成人成才的故事,都是這方面的典范。
記得小時候,我的父母曾講過一個《借面》的故事(昨天在網上又看到這個故事,只是《借面》變成了《借糧》,印象很深刻(故事略)。古人為此賦詩:“敞籮借面扣籮還,轉雞生蛋還三年。莫道盲愚容易坑,誰知頭上有青天。善惡有報是天理,果報昭彰不容寬” 。這個故事雖然含有迷信色彩,但蘊含著做人的基本道理,警醒我們做人要誠實、要本分,要知恩感恩,不能欺瞞哄騙,損人利己,更不能不知感恩、報恩反而還欺騙自己恩人。否則,會有因果報應。剔除了故事中的迷信因此,它仍然叩人心靈,具有啟蒙、教化作用。
修身養性,就是要修養善良、積極、正面的人性。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積淀下許多優良傳統,比如孝順父母、尊老愛幼,比如和睦鄰居,仁愛待人等等,都是我們修生養性的內容。至今,像“崇德向善”、“忠義報國”、“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古訓,大家都耳熟能詳,隨口而出。最近,研讀機關黨委發的《習近平用典》、《國學資政》兩本書,感到特別親切。其中,儒家學說中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等真善美的人性,都在兩本書中閃爍光芒。
“五常”倫理是中國傳統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也是我們嚴以修身的基本要義。所謂仁,就是在與人相處時,要做到融洽和諧,關心關愛;義,就是在別人有難時真心相助,扶持一把;禮,就是對待他人,自己要放低身段,恭敬有禮;智,就是要善于思考,參悟規律,弄明白生活中的道理;信,就是誠實守信,言無反覆。可見,“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修身養性的必修之課,是砥礪品性的應有之義,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當時刻銘記、始終恪守的行為準則。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都應自覺傳承,積極修為,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性素質。
修身養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輩子的事。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子就說過 “吾日三省吾身”,原話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養成善良、積極、正面的人性,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他這里就是強調修身養性要持之以恒,不能率性而為,不能懈怠和中斷,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講成年人要時時注意做到“六戒一平”:戒生氣、戒自卑、戒嫉妒、戒小人、戒誘惑、戒暴怒,平和心。看似簡單,但在一年360天里真正做到,殊為不易。尤其我們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任務重、節奏快、要求高的狀態下,保持平和心態很不容易,修為確實很有必要。在這里,特地將“六戒一平”提出來與大家共勉,也請大家對我給予監督。
俗話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生修為,久久為功。如果僅從普通公民這一層面,我們要堅持自覺修身、終身養性,揚善去惡,陶冶性情,讓真善美的人性光輝沐浴自己,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二、修身明理,讓理性的光輝照亮思想
《說文解字》對“理”的解釋是:“理,治玉也。順玉之文而剖析之。”《韓非子 和氏(玉)》中有一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理,本意是加工玉石,將玉石外面的石皮琢去,露出里面的美玉,順著玉石的紋路進行加工。因此,“理”的基本字義是:按事物本身的規律或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判斷、分析、綜合、比較、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修身明理就是明白事理,是指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沖動,不憑感覺做事情。
作為一個黨員干部,在單位這個群體中,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團隊、個人與組織的關系。做到這一點,前提是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胸懷和氣度,“知榮辱禮節,明禍福得失,辨是非曲直,懂方寸進退”。不謀一己之得失,而憂事業之興衰,正確看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組織,主動適應社會、共圓團隊愿景,推進事業發展。
具體來說,要做到“四個一點”。一要把大局看得重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同志是三過草地的老紅軍,當了7年的班長,后來部隊整編,他又成了戰士,但他顧全大局,愉快的服從組織決定,他說,“當班長是革命工作需要,當戰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張思德把組織決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成長、進步看成是組織培養教育的結果,是部隊官兵關心幫助的結果,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得失的高風亮節,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二要把名利看得淡一點。俗話說:花開總有花落時,濃烈終究歸于平淡,萬事萬物皆是此理。不要過分在意得失,過分看重成敗,過分在乎別人的看法。原則是無愧于心,無愧于黨,無愧于事業。只要自己努力過,奮斗過,人生就會無悔,心情就會愉悅。“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三要把目光看得遠一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個人進取和追求,應順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心無旁騖,踏實做事,總有一天會贏得組織的認可,并委以重任。黨的事業需要千百萬有真才實學、能夠真抓實干的干部。四要把自己看得低一點。《道德經》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是聰明的人、上等人;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自以為是,會出問題。人難有自知之明,人貴有自知之明。面對進退留轉,我們要把自己看低一點,要多想想哪些人在能力素質上更強,在工作業績上更優,為黨和人民貢獻得更大。
放大到團隊,如何讓自己好變為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想,要提倡西天取經的團隊的精神。在西游團隊中,唐僧信念堅定、品性堅韌,作為團隊的領袖人物和精神支柱,是謂“德者居上”;悟空能力超群、果敢決斷,作為團隊的業務能手和核心骨干,是謂“能者居前”;八戒開朗樂觀、融洽和諧,作為團隊的開心果和潤滑濟,是謂“智者居側”;沙僧忠厚老實、任勞任怨,作為團隊的絕對基石和重要依托,是謂“勞者居下”。有了這樣的團隊,團結一心,就能披荊斬棘、排除萬難,降魔除妖。事實也是如此,西游團隊一鬧不團結,馬上就會出問題,妖魔鬼怪就會興風作浪,阻撓和延緩取經的腳步。可見,團隊團隊,團結才對。團結才有戰斗力,團結才能打勝仗。
毛主席老人家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在機關團隊中,我們一定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這就是讓理性的光輝照亮我們的大腦,自覺在團隊的框架下規范、調適個人行為,瞄準共同愿景,凝聚力量智慧,團結一心干事創業,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落到實處。這樣的團隊才是戰斗的集體,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才能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才能修成正果。
三、修身求真,讓黨性的光輝指引前進方向
我們都會背誦夏明翰烈士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可以說是聲音氣吞山河,氣勢直貫長虹!夏明翰烈士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源自他對共產主義的真信仰、真追求、真奮斗!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我們要學習、弘揚夏明翰精神,修身求真,讓黨性的光芒指引我們不斷向前進。
修身求真,就是要真信黨、真愛黨、忠誠于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黨員干部要做到嚴以修身,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要嚴格對照“忠誠、干凈、擔當”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合格的共產黨員、做社會的先進分子,做組織放心、群眾信服的“關鍵少數”。為此,要把握三點:
第一,要錘煉黨性,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我們要始終牢記入黨誓言,把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作為終身追求,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刻骨銘心。任何時候,都要想愛護眼睛一樣地愛護黨的聲譽,維護黨的形象。 “畢福劍事件”就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畢福劍作為一名黨員,竟然在大庭廣眾、外籍人士面,輕浮的表演歪曲歷史事實、嚴重抹黑我黨我軍和開國領袖形象的“二人轉”小品。這種行為,不僅有違公眾人物的道德操守,更有悖于他作為黨員干部的政治立場,在社會上引起了極為惡劣的不良后果。言論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論,絕不能無原則無底線。絕不能口無遮攔,不能妄議中央,不能非議黨的方針政策,不能抹黑社會主義制度。我們要以畢福劍事件為戒,時刻用黨員標準、黨員領導干部標準去衡量、去規范自己的言行(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增強政治定力,鑄牢理想信念這個“主心骨”。作為我個人,要始終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與省委保持一致,與農委黨組保持一致。同時,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切實增進對農民群眾的感情。我分管綜合處,不能只在大樓里講群眾、口頭上談群眾,要盡可能拿出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有計劃、有主題地開展專項調研,向實踐學習,向新型經營主體取經,在與農村干部群眾相處中密切關系,修養黨性,永葆公仆情懷。
第二,要管住自己,守住干凈做人的底線。為政清廉是黨的性質的根本體現,干凈做人是黨對干部的基本要求。要修煉到這重境界,有三劑良方:一是確保思想上清醒。黨員領導干部身居核心機關,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深刻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身上的榮譽是組織賦予的,不論在什么崗位,都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常思律己之益、常思放縱之害,認清欲望的背后是陷阱,明白貪婪的盡頭是毀滅心中樹起法律和紀律的“高壓線”、公與私的“警戒線”、個人和家庭的“情感線”,從而勒緊心中的“緊箍咒”,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二是恪守廉政底線,保證工作上清廉。認真遵守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切實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嚴格執行省農委各項制度,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嚴格依法依規辦事,在服務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發揮帶頭作用。三是保持生活上清新。自覺抵制低俗、庸俗之風,養成正派、恬淡、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慎言、慎行、慎權、慎獨、慎微、慎友,切實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腳。要以沈浩和朱潛同志為榜樣,堅持與群眾打成一片,工作上高要求,生活上低標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自覺提升境界,遠離低俗情趣。
三要責任上肩,堅持敢于擔當的從政準則。領導干部肩負著重要職務,有職就有責,有責就要擔當。當前,全省農業農村經濟步入新常態,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進入攻堅期,進一步促進糧食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發展繁榮面臨諸多重大挑戰,省委省政府對新常態下三農改革發展做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委黨組要求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遠謀近施,精準謀劃,每一步都要踩得準、站得穩,每一招都要謀的實、做得好。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具體來說,一是忠誠履責敢擔當,要增強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勇于直面矛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意識,不折不扣的執行黨組決策,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盡心盡力把本職工作做到最好。二是解放思想善擔當,破除傳統的思維定勢,樹立辯證思維,立足市場化導向,持有全球化眼光,強化綠色化觀念,養成網絡化意識,重視資本化運作,主動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做到依法合規與快速推進相統一,推動工作落實。三是踏實工作真擔當,就是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以壯士斷腕的膽識和敢啃硬骨頭的勇氣,將中央、省委已經明確的農村改革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突出問題導向,對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認真梳理,深入調研,重點攻堅。四是提升能力會擔當,就是要有克服本領恐慌的緊迫感。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虛心向領導、同事、群眾、實踐學習,不斷提高駕馭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時處處體現一個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對黨忠誠、勇挑重擔、無私奉獻的黨性。
會議發言范文:農委黨組“三嚴三實”專題學習研討會發言稿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七一”黨員大會優秀黨員代表發言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啟動儀式發言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