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企劃方案范文:鄉村基層信息化建設工作方案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鄉村基層信息化建設工作方案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鄉村基層信息化建設工作方案的正文: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眾所周知,信息化時代已經席卷全球,做為中國的基層組織,廣大農村為了保持農業給隨現代化的腳步,要緊密結合中央號召,廣泛開展農村基層信息化建設工作,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信息化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這對于提高社會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實現跨世紀的遠
景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在我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又是弱質、落后產業,經營場所的封閉性、分散性和生產手段的落后性等特點決定了農業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國已經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術在農業領域內的普遍應用,將對農業的發展起到難以想象的巨大推動作用。隨著泰安市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農業、農村、農民,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信息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
一、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目的與意義
當人類步入21世紀的時候,以internet技術為人們創造了一種新的不受地域、時間和計算機本身約束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協作方式,這種新的方式給農業和農業技術服務部門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它帶來的是家業部門內部及農民與市場之間信息交流的重大變革,這些變革應用于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環節,給農業管理模式、農業組織結構的重構乃至整體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從而導致產業結構以及經營方式的革命。目前在農村,一方面是科技信息、市場信息進不來,另一方面是農產品賣出不去,這種因信息渠道不暢誘發的問題不但影響了農產品的競爭力和農民的收入,而且滯后了農業現代化的步伐。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是農業生產技術沒有實現真正的信息化,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小農經濟經營的規模,因而造成生產科技水平不高、信息渠道不暢,因此,當前農業的當務之急是加快信息化基礎建設,抓住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機遇,在農業信息服務、精準農業等現代化高新技術上有較大的發展。
信息化的建設是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的基本內容,以互聯網、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正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生存方式。互聯網的出現與廣泛的應用,加快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一體化的過程,并促使多個產業發生深刻的變化。在新的世紀如何抓住這次歷史性變革的機遇,應對變革的挑戰使農業從弱質變成強質,讓農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已成為各級政府和各級涉農部門的首要問題。
進入新世紀,我國的農業也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農業部門、科技部門、各涉農單位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正逐步提高,并積極地探索本地區的農業信息體系如何向廣大農民、企業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但由于農業生產環境的差異,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地、市級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如果能把泰安市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更好,這就不僅關系泰安市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將對整個山東地區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積極帶動作用。
泰安市具有區位、資源、農業產業化三大優勢,尤其是的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特種養殖尤為突出,他們在客觀上對市場信息更加敏感,需求更為緊迫。由于獲取、處理、存儲、傳輸信息手段的問題,而而導致的信息不暢、消息不靈制約了本市農村經濟發展。加入wto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將更多的依賴市場、科技信息服務的能力與水平。目前,全國各地市紛紛建立信息中心,搭建農業信息平臺,據統計國內農業網站已兩千多家,40%的地市建立了信息網絡,這些農業信息網站的發展與壯大對當代的農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我市在這方面的發展相對來講比雖然比較晚,在山東科技廳領導和泰安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完全可以發揮后發優勢,高起點、高標準的建設好我市的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成為全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典范。
二、泰安具備建立全國一流農業信息化工程的產業、資源條件
泰安市具有區位、資源、農業三大優勢。泰安位于山東省中部的泰山南麓,北依山東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瓷都淄博,西瀕黃河。面積7762平方公里,總面積7762平方公里,人口538.6萬人,轄泰山區、岱岳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6個縣市區。
泰安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內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征。山頂氣溫一般比山下常年低7~8℃,年平均降水1106毫米。
自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市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至1997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13.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全市地方財政收入12.69億元,比上年增長28%。
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優良品種的引進,泰安市農業國內生產總值以每年15.9的速度遞增,糧、棉、油、果、蔬菜產量穩步增長,狐貍、水貂、鹿、蝎子等特種養殖在國內已具領先水平,肉雞和菜牛養殖規模分別達1億多只和80多萬頭。
泰安市這些其他地市所不具備的巨大優勢,為農業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打下了強大的信息資源基礎、人才基礎、產業基
礎和市場需求基礎,具備建立全國一流信息化工程的基礎要素。
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是一項十分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是一項新的歷史條件下應該向三農提供該項服務的社會公益事業。由于省科技廳、市政府對建設泰安市農業信息化非常重視,并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市科技局領導思路明、決心大、有魄力。同時市科技系統有許多高、中級農業技術人員,比較穩定的服務體系,對農業信息的采集來說是一支強大的基礎隊伍。所有這些,都為本市的農業信息化建設高起點、上規模、上檔次,建一流的信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泰安市的農業信息化建設鋪平了道路。
三、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泰安市農業信息化建設要全面貫徹“統籌規劃、政府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連互通、資源共享”的指導方針。以全國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導向,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泰安市科技局關于建立農業信息平臺的要求,全面落實省科技廳農村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以信息需求為導向,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我們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農業信息體系,來實現農業信息收集、整理、傳輸、利用等環節的現代化。我們要圍繞農村經濟發展為各級政府和領導決策搞好參謀服務,圍繞農民增收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使農業信息化建設為市場經濟服務,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服務,來帶動泰安農業產業化、國際化、標準化。從而全面提高我市農業信息化水平,推進泰安農業現代化進程。
[1] [2] [3] [4] [5] [6] 下一頁
企劃方案范文:鄉村基層信息化建設工作方案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2010年林業局幫扶村扶貧開發規劃方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0酒店中秋節營銷策劃方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