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報告范文:中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的路徑選擇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中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的路徑選擇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中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的路徑選擇的正文:
[摘要]加快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已經成為政府建設的新任務。公務員行為失范不僅有行政人員自身的原因,也有環境及社會因素,更有現存的行政倫理規范機制不健全的因素。因此,加強行政倫理教育,加快行政倫理立法,完善行政倫理制度建設,強化對權力的監督與[摘要]加快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已經成為政府建設的新任務。公務員行為失范不僅有行政人員自身的原因,也有環境及社會因素,更有現存的行政倫理規范機制不健全的因素。因此,加強行政倫理教育,加快行政倫理立法,完善行政倫理制度建設,強化對權力的監督與制約等是加快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公務員,行政倫理,原因,路徑,所謂行政倫理,就是關于“治國”的倫理。它是執政黨、國家機構和全體公務員所應遵循的倫理道德要求的總稱,融合在治理國家與公共行政的方方面面,體現在諸如行政體制、行政領導、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協調、行政監督、行政效率、行政素質之中。行政倫理是影響政府行政效能、關系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關注。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是一部規范公務員義務、權利和管理的重要法律,其鮮明的特點之一便是對公務員管理堅持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的原則,從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公務員管理制度,促進了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
一、我國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困境。
談到行政倫理困境,歸納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政治性失范,表現為權力再分配過程中的權力交易。在各類行政人員的選拔、錄用、任命方面,存在以權謀私、任人唯親的現象,甚至非法交易買賣官位。二是失職性失范,即行政人員無視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濫用職權或不能盡職盡責,表現為越位、缺位、錯位等。部分地方政府領導玩忽職守,只要經濟利益、搞面子工程,而完全不顧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忽視安全生產和公眾安全。三是經濟性失范。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行政人員利用手中職權牟取個人私利,甚至與利益集團勾結,實現骯臟的互利。
二、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我國公務員遭遇行政倫理困境,行為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行政人員自身的原因,也有環境及社會因素,更有現存的行政倫理規范機制不健全的因素。
具體而言,一是行政人員存在著行政角色沖突。行政人員也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作為政治家或官員,他們在政治市場上追求自己最大的效用,即權力、地位、待遇、名譽等,而把公共利益放在次要地位。另一方面,他又掌握公共權力并實施這種權力。這就決定了他有維護公共權力的責任和義務。于是,在行政人員中就存在著這樣一種角色沖突。行政倫理學者庫珀認為,“法規通常只給行政人員提供含義寬泛的傾向性指導,將之精確化是行政人員自己的任務。這樣以來,在隨意性很大的情況下,要想做出負責任的決策,決策者的倫理水準和良知就至關重要了。”
二是行政環境因素。當前,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使得市場經濟中的負面影響造成道德失范。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不同利益主體為了各自的利益,有時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用回扣、賄賂等多種方式向握有實權的行政人進攻,與那些缺乏免疫力的人員達成各種交易,從而導致行政腐敗。
三是社會“人情”原因。我國著名行政學專家夏書章教授在談到影響我國政策有效執行的因素時,就曾將感情用事列為三大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他指出,人都有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有親戚朋友、同鄉、同學、同事等關系,這樣構成了一種親疏不同的感情關系網。在這種政治文化的熏陶下,行政人員自然也十分注重“人情”關系問題,將這種“人情世故”夾雜在自己的行為之中,最終導致責任沖突,亦即行政倫理困境。
四是行政倫理規范內容模糊而零散。行政管理者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專業化分工,但其工作無一例外地都應服務于他們所代表的公民的利益。由于公共行政職業精神的內涵并不明確,使得大多數人的思維局限于職位責任和工作責任,而很少考慮到其作為公共行政從業者所應該承擔的職業的責任。2006年1月1日實行的《公務員法》作為法律規范,其規定缺乏明確而具體的量化指標。因此,作為統一管理的公務員群體來講,缺乏一致而具體、真正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