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會議發言范文:黨委書記“嚴以修身”專題討論會發言稿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黨委書記“嚴以修身”專題討論會發言稿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黨委書記“嚴以修身”專題討論會發言稿的正文:
7黨委書記“嚴以修身”專題討論會發言稿
剛才,大家以“嚴以修身”為主題進行了學習研討,重點談了如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如何站穩黨和人民立場,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公私關、是非觀、義利觀、忠于黨、終于國家、終于人民;如何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自覺遠離低級趣味,樹立良好家風,堅決抵制歪風邪氣,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三個方面。尤其是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明確了今后努力方向。個人認為,今天的討論,氣氛非常熱烈,效果非常明顯,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立行立改,爭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
下面,就“嚴以修身”談談我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共勉。
領悟其內涵。嚴以修身是黨員干部做人為官、干事創業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關于修身不嚴,理想信念不堅定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曾概括了幾種情況:有的對共產主義心存懷疑,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難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馬列信鬼神,從封建迷信中尋找精神寄托,熱衷于算命看相、燒香拜佛,遇事“問計于神”;有的是非觀念淡薄、原則性不強、正義感退化,糊里糊涂當官,渾渾噩噩過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心;有的追求物質享受,情趣低俗,玩物喪志,沉湎花天酒地,熱衷燈紅酒綠,縱情聲色犬馬,等等。
古人講修身,說的是擇善而從,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共產黨員修身不但要吸收傳統文化的養分,更主要的是在三個方面進行修身,一修為人民的黨性,二修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三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高尚道德。
一修黨性,就是要站穩黨和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共產黨人無論是想問題、搞研究,還是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而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是共產黨人的黨性原則。我們領導干部的職權是人民賦予的,責任就是向人民負責。所以,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而不能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
二修理想信念,就是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公私觀、是非觀、義利觀。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理想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
三修高尚道德,就是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論語里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我們領導干部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是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要繼承和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美德。尤其是我們領導班子成員,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要多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多給予,少索取,多體諒,少責備,多尊重,少冷漠。多寬容,少計較,多理解,少抱怨,多自律,少苛求。
明確其標準。作為一名基層領導,我認為,是否做到了嚴以修身的客觀標準就是,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如何處理公私關系。二是如何處理苦樂關系。三是如何處理義利關系。四是生活方式如何。
牢記其關鍵。“物必自腐而后蟲生”,古人深諳這個道理,認為腐敗滋生的內因不容忽視。回顧我的成長經歷,不管在哪個崗位,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始終忠誠于黨,擁護黨的領導,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能夠遵守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服從組織安排,不爭名、不爭利,維護黨的團結和醫院領導班子內部團結,不作損害黨的形象的事,不說影響黨內團結的話。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衛生系統醫改工作。
但是,“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還要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提高我們班子駕馭全局的能力。按照“嚴以修身的”要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一是崇節儉 戒貪欲 。貪婪是滋長腐敗的思想動因,因此戒除貪婪成為杜絕腐敗的重要思想條件。然而人的欲望又是客觀存在的,古人的智慧在于,承認人的欲望不能夠抹殺,又強調欲望可以調節,關鍵是把它放在適當位置上:強調“德比于上故知恥;欲比于下故知足”,即道德水準要向高攀登,欲望則控制在低水平。從控制欲望出發,古人不否認合理的物質需求,但劃定一個界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們可以正當地追求金錢,但不能謀取違背法律道德要求的不義之財、黑財邪財。這是應該也能夠做到的規則。思想的貪婪與生活的奢侈歷來是孿生兄弟,因此戒貪欲需要崇尚節儉。諸葛亮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艱苦素樸、清心寡欲的生活有助于保持高尚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這是對從政者的基本要求。
二是知羞恥 保名節 。儒家把“知恥”當做做人的底線和自我修養的起點。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羞恥之心,義之端也”。歐陽修講,“廉恥,立人之大節。”《論語》也說,“行已有恥”,這些思想都是強調人要有自尊自愛之心,不要作出讓自己感到蒙羞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起碼的羞恥心,便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中外政治實踐證明,羞恥感是對為官者行為的極大約束和激勵,從知恥開始,從政者會珍惜自己的政聲名節,免得百姓指責和唾罵。為保名節就要做到一塵不染、防微杜漸,不能有貪腐的“第一次”,切不可因小失大。
三是畏法度 重自覺。“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概念,對反腐倡廉有重要作用。孔子曰:“君子有三畏”,“三畏”中,孔子首先強調的是“畏天命”。不妨把“天命”理解為不可抗拒的規律、真理、法律、制度。正是對規律、真理、法律、制度的敬畏使為官者在行使權力時牢記“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小心謹慎、如履薄冰。而一旦丟掉對法度的敬畏感,權力的擴張性與膨脹的私欲相結合,會讓人鋌而走險,如飛蛾撲火般自取滅亡。古人還把敬畏心理發展提升為“慎獨”意識,強調“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獨自相處,處于無人監督的條件下,或者在細小的地方,也要謹慎從事,保持高尚的操守。如果說敬畏法度是約束感,慎獨意識則是嚴于律己的自覺性,二者在實踐中相結合,修煉成一種習慣,就可以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防止貪贓枉法,讓廉潔從政得到思想保證。
會議發言范文:黨委書記“嚴以修身”專題討論會發言稿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家長會發言稿:習慣培養 從心開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座談暨黨課報告會講話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