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會議發言范文:嚴以用權專題發言稿:嚴以用權,主動接受組織監督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嚴以用權專題發言稿:嚴以用權,主動接受組織監督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嚴以用權專題發言稿:嚴以用權,主動接受組織監督的正文:
8嚴以用權專題發言稿:嚴以用權,主動接受組織監督
監督就是對權力的一種制約,是嚴以用權的必然要求。著名啟蒙學者孟德斯鳩曾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權力具有天然的膨脹性,只要缺乏足夠的約束、監督,任何權力都會生出腐敗。出自《史記·留侯世家》中的“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說的是劉邦在藍田大敗秦朝關中守軍,領先義軍進入秦朝的咸陽宮后,因被宮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準備留在秦宮里玩個盡興。他的兄弟樊噲勸他他也聽不進去。這個時候,張良入宮直諫,很嚴厲地說明了他這樣做的錯誤,劉備這才依依不舍離了秦宮,宣布軍隊開出城市,到咸陽郊外的霸上駐扎,不許擾民。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即使黨性強、素質高、經驗豐富,在拒腐敗、做決策、抓落實的過程中,也難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來自組織的監督正是這一劑“良藥”,利于我們修正偏差、抵制誘惑、彌補不足。我認為,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應該把組織的監督看作是對自己的培養和愛護,心存畏懼、主動接受,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才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保持“肌體”的健康。
一是要把主動接受組織監督當成是一種紀律。黨員干部接受監督,是紀律要求,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著力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明確指出“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從《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的個人重大事項報告、開展述職述廉、參加民主生活會等監督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出,組織監督具有很大的強制性,不管被監督者是否“自覺”和“接受”,監督都要強行實施。所以說,組織監督是對每一名黨員干部的剛性要求。“主動接受組織監督”者越多,監督在強制推進中就越順利越有效,在實際工作生活中也只有主動接受組織監督,才能夠有承諾變為行動。對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的立案審查,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在社會主義中國,不存在制度籠子之外的權力,也決不允許有黨紀國法之外的黨員。任何人違犯法紀,都要依法依規處理。黨員領導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黨齡長短,都要受到黨紀國法的約束,都必須接受黨組織監督。如果私欲膨脹、濫用權力、謀取私利,遲早都會摔跟頭,甚至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對于這一點,誰都不要心存僥幸,計算“不出事”的概率;誰都不能藐視法紀,存有進了“保險箱”的幻覺。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黨中央從嚴治黨的鮮明導向,一方面體現了我們黨堅決反對腐敗、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另一方面也警示我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紀律約束沒有例外,黨內決不允許有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的“特殊黨員”,每名黨員干部都應該自覺置于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之中,要有“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督”的底氣,即使是沒有問題的的黨員干部也要主動接受組織監督,因為道德修養不會是一勞永逸,接受組織監督是無條件的和全天候的,是一種政治紀律,是全體黨員干部必須服從的。
二是要把主動接受監督當成是一種愛護。早在1945年,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就對毛澤東同志尖銳地提出了“歷史周期率”問題。毛澤東同志當時充滿信心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松懈”。毛澤東同志所講的民主就是監督。前不久,人民網上刊登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愛護我就請監督我”。文章把監督當成愛護黨員干部的更高層次,當成是黨員干部“陽光”行使權力的重要途徑和健康成長的組織保證。大家都知道,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今天這樣的執政大黨,就是得益于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歷來重視自身建設、嚴于自律、自覺接受監督。通俗點講就是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全黨步調一致統一,全心全意執政為民。如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不能自覺接受監督,我行我素,獨斷專橫,恐怕就沒有了今天的成就可言?這既是一條經驗,也是一條原則,更是一條紀律。我認為,告誡是提醒,批評是幫助,監督是關愛,放縱則是自我毀滅。由此也讓我想到了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的一段話:“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大量事實也早已證明:如果黨員干部能夠主動接受監督,時刻將自己置于黨紀國法的約束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才能行得端、站得穩、走得正。否則,捂著瘡疤不讓揭,諱疾忌醫,遲早要出大問題,犯大錯誤,最終只能在紀律和法律面前追悔莫及。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之流,置黨紀國法于不顧,大搞政治投機,偽裝清廉、偽裝純潔、偽裝正直,對組織演兩面派,對群眾唱雙簧戲,缺乏主動接受組織監督意識,甚至反感組織的提醒,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重大損失,最終淪為階下囚。時下,黨員領導干部手中權力大,政商交往廣。很多腐敗分子在總結自己犯罪教訓時,最喜歡把犯罪的原因歸結到沒有主動接受組織監督上。但他們在位時一味強調“班長意識”“家長作風”,決策重大問題、處理敏感事務等,習慣于獨斷專行,搞“一言堂”,把組織的監督視為對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金錢美色等手段拉攏腐蝕、拖你下水,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通過送錢送物、送美色等,達到利用你手中權力為自己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我們不妨從防微杜漸的角度來說,一旦發現黨員干部用權上有缺點和不足,通過及時幫助、批評,就可以防止他們由小過鑄成大錯,避免誤入歧途。從這個意上講,監督實質上就是愛護,并且是比較高層次的愛護,沒有監督的愛護,不是真正的愛護。因此,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只有主動接受組織監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有主見不主觀,敢決斷不武斷,并從理想信念、紀律規矩、黨性原則等方面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同時還要緊密聯系自身實際,深刻剖析問題根源,檢身正己,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主動接受組織監督,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嚴起來實起來,才能經得起各種考驗,才能更好服務于社會。
三是要把主動接受監督當成一種習慣。習慣是一個人修養、能力、氣度和胸襟的集中體現。領導干部執掌著國家的各種公共資源和權力,養成“在監督的環境下工作,在法制的軌道上用權”的習慣至關重要。所以說接受組織監督是要求、但更要成為一種習慣。時下,監督已成為當今公權力運行中的一種潮流,現實要求黨員干部必須自覺做到時時處處接受組織監督,習慣于在被組織監督的環境下工作,并讓監督成為一種常態。我認為,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只有把監督作為一種習慣,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聽得進批評聲音,容得下不同意見,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才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夠不斷加強自我凈化。當前,隨著監督滲透力的不斷加強,對權力運行透明化的要求愈加強烈,作為黨員干部,樹立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必須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樂于接受監督,自覺爭取監督,更要真誠歡迎監督,以避免事前拍胸脯、事中拍腦袋、事后拍屁股的隨意性,逐步養成在被監督的環境下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的習慣,自覺地把組織和群眾的監督當成“鏡子”,經常照一照自己身上的“灰塵”,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不斷改造完善自己,達到“聞過不怒”的境界。接受監督,不僅體現的是一種胸襟氣度,更體現的是一種政治文明。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既是一種重要的執政素質和基本的文明素養,更是一種必備的政治修養。不少領導干部,想干事時愛聽正面的設想,不愛聽負面的告誡;干事之中愿聽激勵、鼓勁的分析,不愿聽直率的批評;干成事后想聽肯定、褒揚的評價,不想聽不同的說法,但忠言逆耳,尤其是對領導干部而言,嚴格要求是愛,放任自流是害。如果放松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失去監督,不愿意接受監督,將會逐漸產生脫離群眾,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等不良傾向,潛意識中滋生了一種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優越感,長此以往,不加約束,必然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嚴重扭曲,理想信念喪失殆盡,個人私欲膨脹,將自己以特殊黨員的身份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獨斷專行、狂妄自大、我行我素、為所欲為,其結果注定是前程葬送,名譽掃地,禍國殃民、害人害己。周永康等典型案件,就充分說明了這一切。
黨的十八大后,中央出臺了“八項規定”,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和守紀律講規矩專題教育活動,展開了廣泛深入的巡視工作,通報巡視中發現的問題。這充分表明我們黨對監督工作的高度重視。此外,隨著網絡監督、傳媒監督等新生渠道的拓展,黨員干部自覺接受監督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一種共識、一種常態。在各種信息滿天飛、各種傳媒齊上陣的今天,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有無數雙眼睛每時每刻都在監督著,稍有不慎,就會被推到風口浪尖。因此,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定要認清形勢,轉變觀念,順勢而行,始終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姿態,公正用權,公平處事,變被動監督為主動接受監督,自覺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會議發言范文:嚴以用權專題發言稿:嚴以用權,主動接受組織監督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專題會議發言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嚴以用權專題發言稿:要做嚴以用權的表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