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愜意的生活方式——走,一起去逛博物館丨新京報快評
分類: 最新資訊
范文詞典
編輯 : 范文大全
發布 : 05-20
閱讀 :245
2023年5月15日,國家博物館,觀眾在參觀全面改陳后的中國古代瓷器展廳。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如今,在北京,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約三五好友去博物館探古尋蹤,開啟都市生活的“奇妙旅行”,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曾經,博物館似乎總給人一種高冷范兒,逛博物館是少數人“高大上”的選擇,就如文藝作品中的陽春白雪,曲高而和寡,是大雅之堂卻少了“平民娛樂”的味道。博物館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和靈魂客廳。從時間維度看,它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時代與歷史的鏡鑒,人們置身其間,睹物思情,乃能心游萬仞,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尋一種慢思的愜意。從空間角度而言,博物館是城市歷史文化積淀、展示的空間,它面積有限,卻通過一件件展品,尋根歷史、賡續文脈,讓城市的故事得以無限延展。城市的故事由人來書寫,博物館里也本就該有平民的煙火氣息。作為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正循著這條平民路線闊步前行。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恭王府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正成為熱門“打卡”地,北京汽車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等小眾博物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些有看頭、有玩頭的類博物館也吸引著更多人從圍觀到體驗,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據了解,北京今年將發布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致力到2035年將北京打造為一座“全域活態博物館”。那時,北京將實現每10萬人擁有2座博物館,各類博物館總數超過460座。近年來,數字化重塑著博物館的形態。北京致力于數字博物館、智慧文博建設,上線“數字中軸”“北京博物館云”等微信小程序,做好“北京文博”等公眾視頻號推介,加強文物數字化保護與展示,讓更多人不出家門口就能云上觀展。博物館數量越來越多,展品越來越豐富,類型亦呈現多樣化態勢,逛博物館的方式也越來越便利,這是博物館在“自降門檻”,是掃徑迎客該有的樣子,也是博物館之城的魅力所在。既要創建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館,也要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地域特色博物館,這樣,博物館才能成為城市多樣化公共服務空間的一部分,也能讓每個人從中找到自己的“熱愛”,建立與博物館的多元鏈接。這份鏈接背后,意味著人們“逛博物館”心態的變化。它不再是生活中一份莊重的儀式,更像日常隨性而為的閑暇之舉。如此,博物館之城就有了豐滿的意蘊,從而實現人與城的“雙向奔赴”,讓逛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新京報評論員 遲道華編輯 劉夢婕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