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新上專業是對考生的不負責任
分類: 最新資訊
范文詞典
編輯 : 范文大全
發布 : 03-24
閱讀 :308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專業備案目錄。目錄顯示2024年即將有一大批高等學校新設了專業,其中有24種本科專業是此前沒有過的,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與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網絡計算等相關的專業。此外,還有一些高校新增了很多的專業。以湖南省為例,共有26所高校調整、新增了67個專業。平心而論,有些學校新設的專業真的是有點扯,無論從這個學校的發展歷史來看,還是從他的整體專業背景來講都不適合發展。但是為什么這些高校還是不遺余力地新增這些專業呢?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專業新增了之后肯定會對學校的招生有好處,能夠吸引更多的考生來報考。因為這些專業大部分都是新興熱門專業,考生比較喜歡,社會需求相對而言也比較熱門。但是,盲目新設專業對于考生來說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為什么這樣講?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理由。第一,有的高校自身準備不充足有的高校新設的專業沒有培養基礎,連培養方案都是在臨時申報專業的時候做出來的,有的甚至是照搬照抄別的高校的方案做出來,跟學校的實際不相符合,甚至脫離了學校的實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可想而知今后這些學生入讀之后會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有可能所學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跟這所學校原本舉行的其他的專業是一樣的,沒有凸顯這門新設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到頭來學生所學的東西跟其他專業是一樣的,無非是畢業的時候專業名稱不一樣,這對于學生的就業和發展非常不好。第二,有的高校專業師資比較薄弱有的學校本身的整體師資力量就比較薄弱,培養的基礎設施條件也不太夠,新設專業完全是為了拉動生源,提升招生規模而增設的。如此一來,這些學校就不會花很多精力去培養這些學生,也無力去培養這些學生。當專業教師比較缺乏的時候,只能是用其他專業的老師來上這些課程,那可想而知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尤其是一些師范類院校、人文社科類院校去舉辦一些純理工科的一些專業的話,那顯然與學校的辦學定位和整體的學科特色都不相關。這對雖然有利于學校的綜合辦學定位、建設綜合性大學,但這卻是建立在學生是“試驗品”基礎之上。第三,盲目增設專業會導致人才培養過剩就如早幾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英語專業被各大高校一窩蜂而上去舉辦的時候一樣,沒過多少年計算機科學與計算專業、英語專業就出現了人才過剩,極大地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率。有的學計算機和英語的學生,不得不在考研的時候去考其他的專業來彌補本科專業的缺陷,最終就導致了就讀性價比不高的情況出現。因此,這些新設專業對于考生來說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新設的專業與學校的本身學科專業不相吻合、與學校辦學定位不相吻合的話,那存在的風險就會更大,甚至有可能若干年之后這個專業就辦不下去了。總之,我認為盲目新設專業是對考生的不負責。作為高校來說,不應該為了盲目擴大本科專業招生規模和學校綜合辦學定位來一窩蜂新增設專業,而是要根據學校現有的專業條件、實驗實訓條件來決定是否新設專業。而且新設專業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去比較,而不是看到哪個專業熱門就辦哪個專業,這樣的話對學校的長遠發展是有損害的,尤其是會影響學校的口碑。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