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科技領跑春耕“加速度”
分類: 最新資訊
范文詞典
編輯 : 范文大全
發布 : 04-01
閱讀 :289
(建設銀行農墾分行工作人員走進連珠山八五七農場為農戶發放線上貸款)“多虧了建行這32萬元‘墾區快貸’,讓我提早備下了種子、化肥!”春耕備耕不等“貸”,手機秒申秒到賬的融資體驗,讓連珠山八五七農場的農戶李愛霞喜上眉梢。東風送暖,雪盡江清。松軟的黑土地上,春耕大幕漸次拉開,田間地頭處處可見農民辛勤忙碌的身影。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持續升級“智慧鄉村”綜合服務體系,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現代化農業強省建設。截至目前,本輪備耕期該行已投放320多億元線上涉農資金,為15萬農戶和220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施足金融“底肥”,筑牢北國糧倉“壓艙石”。金融向“新” 讓備耕更有“底氣”“每年春耕備耕都有建行的‘及時雨’,讓我們有了底氣。”今年是齊齊哈爾甘南縣山灣村秀娟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秀娟與建設銀行齊齊哈爾分行合作的第五個年頭。5年間,建設銀行已為合作社提供近600萬元備耕資金。據了解,杜秀娟從事玉米種植有十余年,作為村里的“老農機”,杜秀娟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了一輩子,深知農民貸款的不易。隨著村里勞動力的老化,“空心地”越來越多。現有資金不足以支撐杜秀娟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建設銀行齊齊哈爾分行持續賦能秀娟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在我們老百姓心里,地就是命啊!我們一輩子只會種地,但種地每一步都需要錢。”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抬錢”“賒賬”的經歷仍讓杜秀娟心有余悸。“村里很多人都是貧困戶,想要貸款,哪那么容易?手續繁瑣不說,還有各種問題。后來,聽說建設銀行專門為農民設計貸款,能為我們精準畫像,能貸多少數據‘說了算’,利息低、放款快,用手機就能辦。我當時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找到了建設銀行,沒想到土地流轉完就看見了貸款額度,第二天就獲得了98萬元的資金,也是這第一筆資金讓我們村真正走上了規模化種植的道路。可以說,是建行讓我們農民‘抬起頭’種地了。”(大型機械的加持讓秀娟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拔節生長)金融春雨潤澤鄉村沃野,新質生產力讓秀娟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拔節生長,儼然成了當地的一面旗幟。從最開始的幾百畝土地慢慢擴大到近萬畝,杜秀娟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不僅當年帶地入社的貧困戶早已紛紛脫貧過上好日子,也讓“無事可做”的農村青年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前景,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踏上了回鄉創業的路……服務求“質” 讓托管更接“地氣”“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糧滿倉”。為搶抓農時,這幾天,大慶市肇源縣的農民已陸續開始翻扣塑料大棚、調試農業機械、打掃庫房院落,火熱的黑土地春潮涌動,充滿勃勃生機。(“金融+托管”模式,極大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思想跟不上時代,方法也落伍了,我們種的糧食就是沒人家艷玲種的好。”老人口中的“艷玲”是肇源縣三站鎮明珠家庭農場的經營者李艷玲,2022年李艷玲在三站鎮種植托管土地5000畝,糧食產量和品質得到了百姓們的認可,2023年托管土地面積就達到了13000畝。“這幾年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留守老人逐步喪失了耕種的能力,零星農業生產面臨著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等問題,土地托管能解決這些問題。”一說到土地托管,李艷玲就講出一大堆好處。“每畝地我收480塊錢托管費,從種植到收獲再到運輸都不用農戶操心,這就是我跟農戶們簽的協議,剛開始干我哪有那么多農機具啊,就只能采購新設備,那時候資金缺口特別大,是建設銀行給了我邁出第一步的底氣,為我提供了142萬的資金支持。”回想著托管土地的第一年,面對鄉親們的質疑、資金的短缺,李艷玲感慨萬千。(建設銀行肇源支行工作人員為農戶辦理“托管云貸”)隨著農業生產從傳統的粗放經營模式轉變為機械化、科學化、精細化種植,農業生產不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城鎮化發展,大量年輕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安家,留守農村的老人不再適合現代化農業種植,土地托管模式開始興起。“農民老齡化、勞動力外流、不愿種、不會種、種不好等問題逐步加劇,部分農村土地已經出現撂荒、粗放管理、非糧化等現象。建設銀行以‘金融+托管’模式,極大解放了農村勞動力,鼓勵現代化、專業化土地經營,助力農業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建設銀行肇源支行行長王煥民表示。同業敢“創” 讓鄉村更聚“人氣”(建行“農機擔保快貸”助力農戶許士民成功購置新農機)“快來看看我新購置的播種機!”在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永遠村農戶許士民的農家小院里,一臺嶄新的播種機格外惹眼。“再有一個來月,這臺播種機就派上大用場了,現在我們莊稼人種地,沒有這‘好把式’幫忙,春耕就得泡湯!要不然就得花大價錢租農機,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吶!”許士民自有耕種土地300畝,每年春耕在播種機這個“好把式”的助力下,用不上三天就能輕松完成玉米地的播種。但隨著農機的老化,讓備春耕的老許犯了難。“我原先那臺農機具嚴重老化,已經沒有維修換件的意義了。我就琢磨著換臺設備,但苦于手頭錢緊。”為了用有限的資金買上心儀的播種機,許士民可沒少往農機商店跑。“看上眼的太貴,買得起的又不實用。”就在老許為籌措資金一籌莫展之際,農機經銷商向他推薦了建設銀行最新推出的“農機擔保快貸”,許士民頓感如沐甘霖。(建設銀行樺南支行工作人員指導許士民申請“農機擔保快貸”)“我自己手里還有點活錢兒,加上建行貸給我的3.12萬,我早就相中的那臺播種機5.2萬就能拿下了!”在建設銀行樺南支行客戶經理趙寶山和溫蔚綱的幫助下,許士民通過手機線上申請、線上放款,簡便操作幾步成功獲貸,也順利地購買了自己心儀的播種機。“早就聽說建行涉農服務好,我以前也沒有機會接觸,現在好了,種地缺資金,我就找建行!”“農機擔保快貸”的首筆投放,實現從生產商到經銷商、到農民的金融賦能閉環,也讓許士民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在他作為受益農戶的背后,還有龐大的市場主體即將獲得金融“活水”的支持。佳木斯市農機數量達12萬臺,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3%,市區現有農機經銷商200余家,年銷售總額達10億元,是省內農機配套產業最齊全的地區。據建設銀行佳木斯分行行長李云昊介紹,“過去農戶只能向銀行申請農戶貸款或民間借貸,融資渠道和融資形式比較單一,而且要付出較大的融資成本。為拓寬購機農戶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分行與鑫正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聯合研發‘農機擔保快貸’,該產品是向購買農機的農戶發放的個人支農貸款,在幫助政府解決補貼發放問題的同時,經銷商也無需墊資。農戶通過建設銀行的低息貸款降低了融資成本,為更換農機具提供了資金保障。”(秦薏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