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技巧經驗范文:三個文明建設與應用寫作振興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三個文明建設與應用寫作振興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三個文明建設與應用寫作振興的正文:
黨的十六大號召我們,要“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三個文明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根本任務,又是長遠目標。文明與文化有密切的聯系。文明與文化都有物質的政治的精神的屬性,文明是文化發展的結果,是先進文化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應用寫作作為一個學科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個運作過程是文化建設的工具,也是文明發展的紐帶,因此繁榮發展應用寫作,有利于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一、三個文明的科學涵義及其關系
文明是指社會的進步狀態和發展水平。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ping理論的創造性發展。文明作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表現為物質行為方式和經濟生活的進步就是物質文明,表現為政治生活的進步就是政治文明,表現為精神生活的進步就是精神文明。
人類社會是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統一體,人類文明也是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組成的統一體。物質文明是人類最基本的文明,生產工具的改進是物質文明最重要的標志。物質文明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成果,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是創造物質文明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在三個文明中,物質文明處于第一層次。政治文明以一定的物質文明為基礎和一定的精神文明為條件,同時影響和決定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方向和進程。政治文明處于第二層次,它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享有多種權利的保障。精神文明是人們改造世界觀的成果,核心是人的世界觀。精神文明受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制約,又是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先導。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服務,同時又會對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力地推進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
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深刻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地位、作用和三個文明的辯證關系。社會主義社會應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物質文明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決定力量,精神文明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是社會發展的制度保障和重要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很富新意的命題。提出和解決這個命題,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ping理論的重大發展,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豐富。高度重視并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人民珉主長期實踐的必然結論,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珉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應用寫作歷來是文明的載體,通過寫作傳遞的信息、詮釋的道理、闡述的規律、確立的準則,可轉化為三個文明的內容。三個文明一齊抓,必然要求提高應用寫作的地位,發揮應用寫作的作用,把應用寫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三個文明發展需要應用寫作
應用寫作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而誕生,人類文明與應用寫作結下不解之緣。文章是人類文明的象征。我國最早的文字產生于約6000年前,在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陶器刻有幾十種符號。距今4500年的黃帝時代留下了大量的陶文。隨著原始部落的管理、聯絡、生產、生活的拓展,口語表達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于是文書形式的應用文應運而生。從原始文明、游牧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到后工業文明,應用寫作隨著文明的發展而發展,并對文明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人類文明的三個方面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離不開應用寫作。
發展物質文明,必須進行信息交流、科學實驗、經濟管理,依*工具革新、科學進步,并不斷總結經驗,探索理論,向物質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應用寫作廣泛運用于物質文明發展的多個環節,運用于物質資料生產、分配、消費、再生產的全過程。在科技應用寫作方面,我國古代留下了十分寶貴的遺產。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提出了“五行”、臟象等理論,為中國古代中醫奠定了基礎,也為后世臨床醫學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還有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性著作《夢溪筆談》、中國醫學寶典《本草綱目》、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天工開物》等,無不是科技寫作的產物。我國古代出現了許多用于國家治理經濟的應用文佳作。西漢后期桓寬的《鹽鐵論》實際上是討論鹽鐵國營和酒類專賣的會議紀要。至于賈誼的《論積貯疏》,晁錯的《論貴粟疏》,劉啟的《重農桑詔》,趙充國的《上屯田便宜十二事奏》,劉序的《貨泉》,歐陽修的《通商法詔》,姚燧的《行銅錢詔》,林則徐的《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等等,均為涉及國計民生的經濟文書。在我國當代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包括作出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決策、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分配制度、執行社會保障制度等都離不開應用寫作。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我們黨和國家制作和頒發公文,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例如,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就是一種法定的應用文。
發展政治文明,必須在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傳統、政治結構、政治活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取得有益成果。我國古代諸多著名的公文,都對當時的政治文明起到了促進作用。秦統一六國前,秦王政聽信貴族挑唆下令逐客。丞相李斯寫了《諫逐客書》,批駁了“逐客”的主張,使秦王收回了逐客令。秦王重用“客卿”,為統一六國作了組織準備,后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漢高祖劉邦的《入關告諭》、三國時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曹操的《求賢詔》、隋朝李密的《陳情表》、明代海瑞的《治安疏》、清代施瑯的《陳臺灣棄留利害疏》等都是在歷史上有積極意義的公文。西方資產階級制作的某些代表性公文,弘揚平等、自由、博愛精神和珉主法治思想。一部《拿破侖法典》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一篇《****宣言》宣告了君權神授的破產,一篇《葛提斯堡演講詞》為美國北方軍的勝利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包括發展和擴大社會主義珉主、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等。在我國新的歷史時期,優秀應用文對改革開放和政治文明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的發表,宣告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痛苦年代的終結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開始。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發布的關于建立和健全國家公務員制度的一系列公文,對公務員選拔、培訓、晉升以及考試、考核、獎勵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標志著我國行政機關選人用人制度和機制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的目標前進。發展精神文明,必須抓住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兩個大的方面,文化建設又包含教育、科學、文藝、體育、衛生等。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也是一個以道德著稱的文明古國。《論語》和《孟子》奠定了儒家思想道德的根基。這兩部著作都不是嚴格純理論意義的專著,而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應用性著作和孔孟教學語言的實錄和提煉。但這并不是說這兩部著作只是當時的應景之作,其中不少思想觀點世代流傳,有些至今仍然閃爍出光芒?!墩撜Z》中孔子說的第—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說學習是人生之本的來源,比國外提出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力”早了二千多年??鬃诱f的“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禮之用,和為貴”、“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等,孟子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深遠的思想道德意義。鄧小ping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有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思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發展精神文明,要求牢牢掌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加大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力度等等。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黨政機關公文規范化的一系列文件,都是應用寫作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體現。
總之,應用寫作與人類的文明發展與社會進步同步,應用寫作與三個文明建設緊密相連。
三、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對應用寫作的新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這對應用寫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在新世紀新階段,應用寫作要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需要。概括起來,應用寫作有“四新”。
1.新觀念。應用寫作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ping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樹立創新思想,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框框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學科建設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為了適應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體制改革,適應擴大對外開放、我國加入wto、經濟全球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寫作主體和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走出“寫作學不是一門學科”、“寫作課不是一門獨立課程”、“寫作理論沒有專家”、“寫作沒有理論和技巧”、“作文無良師”等認識誤區,樹立寫作與三個文明建設緊密相連,同步發展,以及寫作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和知識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新理念。
2.新內容。隨著形勢的發展、社會的轉型,市場的需求變化,應用寫作的內容越來越廣泛。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有各種契約文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生產力發展狀況分析預測、企業管理文書、科研實驗報告、營銷策略、成本分析報告、各種高技術知識圖解與產品說明、知識產權與專利保護規則等;在政治文明建設方面,有世界多極化分析報告、“一國兩制”基本法則、實行黨內珉主和人民珉主章程、依法治國與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調研報告、人事制度與機構改革方案、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制度、黨政紀律條例、典型案例分析、各種訴訟仲裁和司法文書等;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理想信念與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質教育實施綱要、文化衛生體育發展規劃、文化事業發展模式、文化產業發展策略、文化資源整合途徑、對外文化交流倡議、精神文明工作的指導方針與實施步驟、學習體會文章的寫作等。應用寫作增添了許多新內容,拓展了不少新領域,可以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新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也深化和拓寬內容。適應三個文明建設的新內容,應用寫作的形式也要不斷有新的突破??梢哉f內容多元化,形式多樣化。公務文書寫作方面出現了“意見”、“公示”、“述職報告”等新文種;在寫作能力考核方面除了對傳統的作文考試進行改革外,從2000年開始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招錄考試增加了一個新的考試科目——申論;在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方面突出了信息寫作、信息快報;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報告方面,完善了課題申報、課題評審、課題鑒定等文體;在媒體和通訊傳播方面,出現了短信、聲訊等新的寫作形式等等。
4.新運作。應用寫作的操作和傳播方式已經突破了報紙、廣播、書信、郵遞等傳統形式,“可惜沒有郵遞員”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計算機、手機、傳真機、復印機、新型打印機等現代辦公設備的使用,特別是互聯網的崛起,使世界仿佛變成了“地球村”。應用寫作借助于一場寫作工具革命,使寫作主體的思想、寫作載體的傳承、寫作受體的接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寫作者不用動筆動手,可以寫出洋洋灑灑的大塊文章;不用貼郵票寫信封,幾分鐘e—mail可遠渡重洋,使萬里之外的親友收到稱為“抵萬金”的家書?,F代設備和手段引入應用寫作,既是三個文明建設的成果,也有力地推動了三個文明的發展。
應用寫作這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乘著三個文明建設的東風而成長壯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需要,為人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振興寫作,從應用寫作做起。只有應用寫作的蓬勃發展,才能帶動整個寫作事業做大做強。
技巧經驗范文:三個文明建設與應用寫作振興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經濟文書:支票結算有哪些基本規定技巧經驗范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部門代擬公文稿應把握的幾個要點技巧經驗范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