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報告范文:論現代道德人格的文化養成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論現代道德人格的文化養成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論現代道德人格的文化養成的正文:
摘要:現代道德人格是人的文化實踐的凝結。文化實踐是道德認知、道德意志、道德理想的來源;文化超越產生道德需要,文化沖突孕育著道德情感,文化矛盾是道德人格的發展動力;文化理性引導文化人性,是道德人格的評價準則。置身于文化經濟時代,現代人對文化具摘要:現代道德人格是人的文化實踐的凝結。文化實踐是道德認知、道德意志、道德理想的來源;文化超越產生道德需要,文化沖突孕育著道德情感,文化矛盾是道德人格的發展動力;文化理性引導文化人性,是道德人格的評價準則。置身于文化經濟時代,現代人對文化具有旺盛的需求,深受文化影響,其道德人格塑造應選擇本土化的文化立場,采用一種更為有效的文化方式,深入其精神世界,增強其精神力量。
關鍵詞:現代;道德人格;文化實踐;文化養成。
所謂道德人格,即作為具體個人人格的道德性規定,是由某個個體特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的有機結合。道德人格不是先天的,而是人們進入社會道德生活以后,在不斷地處理圍繞著他本人而發生的種種道德關系,不斷地進行各種各樣的道德實踐的過程中,被逐漸塑造而成的。其中,社會文化對道德的生成、調適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化實踐是道德人格的來源。
文化實踐是人適應自然、滿足自身、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全部活動,包括一定的社會生產實踐和個人的生活實踐。
道德人格是在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下,通過一定的生活實踐、知識的熏陶、個人自覺修養逐步形成的。
(一)文化實踐是道德認知的來源。
道德認知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社會道德關系和道德生活的理性反映和經驗積累,是道德人格形成的起點。道德認知能為人們提供一個調整其行為動機和現實行為的支持系統。
首先,道德認知是知識與美德的橋梁和中介。在對道德的論述中,蘇格拉底強調了知識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就是知識”。他認為一切美德都離不開知識,知識是美德的基礎,知識貫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一般說來,靈魂所企圖或承受的一切,如果在知識的指導之下,結局就是幸福,如果在無知的指導之下,則結局就相反。”(p102)無知的人不會真正有美德。從這一論斷出發,蘇格拉底對人的善惡進行了分析“,不論什么東西,如果有理性地學和做,就是有益的。如若沒有理性地學和做,它們就是有害的。”(p102)要使人為善,就必須使人有知識,美德必須伴隨著知識。知識以反映、規律為內容,屬于認識范疇;美德以善意、正義為內容,屬于價值范疇,二者是對客觀世界的不同角度的揭示,其中,道德認知處于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的交界處,它既是一種知識,又是一種美德,因而成為知識與美德的橋梁和中介。
其次,道德認知離不開人們的文化實踐。人只有在進入家庭、社會生活以后,面對現實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由這種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社會關系,經過一定的生活實踐后,才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認知。馬克思指出“,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p202)在實踐中,上升到意識領域的道德認知作為“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作為一種精神指向,引導著人們把以觀念形態存在的道德人格表現出來,變為現實的道德人格,從而實現道德人格的內在方面與外在方面的結合,具體表現為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判斷力的提高。而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斷力的提高又同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理想相結合,形成對現實道德關系的一種愛憎和好惡的情感,這種情感一經形成,就會具有強大動力,影響人的道德行為。
(二)文化實踐是道德意志的來源。
道德意志是指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克服困難和障礙、作出決擇的力量和堅持進取的精神。
首先,道德意志作為一種人格力量,在使人擺脫動物性的文化實踐中起了重要作用。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正是在尋求意義的文化創造的過程中,人把自己從動物界中提升出來。“誠然,動物也生產。它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但是動物只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支配時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在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只同它的肉體相聯系,而人則自由地對待自己的產品。”(p53-54)人的生產集中表現為對于對象世界的改造,通過改造對象世界,實現對于自己自然存在的超越。而正是意志支配著人的生產,使人的生產與動物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