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夸孩子,就把這5句話背下來
分類: 最新資訊
范文詞典
編輯 : 范文大全
發布 : 03-26
閱讀 :270
春晚小品《開不了口》,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節目中的兒子剛剛考上大學,父親十分欣喜和驕傲。當著記者和親戚朋友的面,自豪地表示自家孩子獨立、勤學、能干,從沒讓父母操過心。可孩子一出現,他馬上就收起笑容,切換成責備的語言。一會兒說孩子是“臭小子”,一會兒批評孩子“亂花錢”“動作慢”,總之沒有一句好話。孩子一走,他又滿臉笑意地向其他人夸獎孩子。旁人提醒這位父親,對于孩子的愛,一定要當面夸。可這位父親嘗試了好久,就是怎么也開不了口。這位從不當面表揚孩子的父親,像極了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他們習慣于默默付出,卻沒想過要表達出來;他們的愛總是嚴肅且沉默、深沉而復雜。其實,我們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每一次表達都是一種引導、每一句話語都在產生影響。如何說,說什么,值得每個父母思考和學習。以下5句話,和大家共勉,希望可以助力孩子健康成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中的蛤蟆先生,在父親的批評和責備中長大。父親總是因為各種事情而訓斥他,并且用最冰冷的聲音說:“回你的房間去。沒想好怎么道歉,不準下樓。”他覺得,父親從來沒有對自己滿意過。而自己也一直在努力討好父親,讓他高興。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否定中長大,似乎如何努力,得到的也只是責備和不滿。慢慢地就變成了“討好型人格”。他們長大后,也從來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生怕周圍人不高興;總是委屈自己,千方百計地想求一份認可。他們漸漸發現,童年時心中留下的黑洞,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填滿。而那些在鼓勵和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內心充滿了底氣和自信。有位媽媽參加幼兒園家長會,老師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癥,注意力連3分鐘都集中不了。”回到家,她告訴孩子:“老師說你之前1分鐘都坐不住,現在可以堅持3分鐘啦。媽媽覺得你做得很好。”小學時,老師說:“全班50個人,你的孩子排名49,我們覺得他智力有問題。”回到家,她告訴孩子:“媽媽覺得你很努力,只要繼續努力就能超過同桌,他現在排名21。”中學時,老師說:“按照你孩子現在的情況,考重點高中很危險。”回到家,她告訴孩子:“媽媽很開心,老師說,你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同樣的一句話,有的人說是寒風刺骨,有的人說是春風拂面。就這樣,在媽媽的不斷鼓勵下,這個孩子最終考上了清華大學。很認同一句話:“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沒有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都是朝著太陽生長的金色向日葵。贊美,是陽光更是養分,幫助孩子自信地昂首挺胸、燦爛生長;鼓勵,是一次激發、一種肯定,給予孩子悅納自我的十足底氣。我們不妨就從現在開始,給孩子多一些認可,幫助他們建立起內心的安全秩序;多一些接納,激發他們做事情的內在動力。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煩惱?孩子的房間總是很亂,好說歹說他也不愿意整理。又或是幫孩子整理好后,過了幾個小時又是一團糟。甚至有些父母將孩子打罵一頓,效果也就維持了一星期不到。《真希望我的父母讀過這本書》里將管教孩子的行為分為三種:嚴格、寬松、合作。面對“房間太亂”這個問題,三類父母的表達方式不同,產生的影響也不一樣。嚴格型父母認為,權威可以壓倒一切。通常會用命令中帶著一絲威脅的語氣說:“你最好馬上收拾干凈,不然我就把你的玩具都扔了。”有的孩子迫于恐懼,會選擇順從,乖乖照著做。有的孩子則十分倔強,越發要和父母對著干。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教育都從此陷入了惡性循環。寬松型的父母往往不會給孩子設限,也不對孩子有太多的期望。當孩子不愿意打掃房間的時候,他們并不會強制孩子去做。這種方式短期內讓孩子的內心感到舒適,但長此以往,并不能幫助孩子真正的成長。合作型的父母則會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一起做好眼前這個事情。他們首先會和孩子一起交流對于“整理房間”這個事情的感受,弄清楚孩子的真實想法。接著,會和孩子一起討論整理房間的方案:什么時候整理、整理成什么樣、大家如何分工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合作型父母始終扮演著循循善誘的引導者角色,而不是強勢的決定者。他們不給孩子下定義,也不提明確的要求,更不會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讓孩子主導整件事,把做事情的決定權還給孩子,適時提供孩子認為需要的幫助。詩歌《致孩子》中寫道:“你可以給予孩子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蹲下身子,放下姿態,把“我告訴你得怎么做”換成“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學做“合作型父母”。別擔心,每個孩子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能干。和孩子成為朋友,給孩子一個親近父母的機會,也給父母增添一份了解孩子的可能。回家的電梯里,聽到了這么一段對話。女兒興沖沖地說:“媽媽,媽媽,今天有三個同學的畫被老師表揚,還貼在了教室里。其中一個就是我的呢!”媽媽一邊低著頭玩手機,一邊說:“真的假的。”女兒說:“真的呀,不信的話,你明天送我的時候進教室看看吧。”媽媽聽完,冷冷地說:“你的畫竟然能被表揚,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小女孩沉默了,眼淚直打轉,默默把臉轉向墻邊,小手扣著電梯里的廣告紙。看著實在讓人心疼。孩子的成長需要肯定,父母總是在語言上挑戰、質疑孩子,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甚至自暴自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相信的力量,遠比我們想象得要更大。耶魯學霸李拓遠就十分感謝媽媽對自己的信任。小時候出游,媽媽就會把做攻略的任務交給他,即便他做得不完美、考慮得不周到,也不會否定他。初中時,他參加了一個國際大賽并獲獎,需要去日本領獎。考慮到李拓遠是福建省唯一獲獎者,年紀較小且沒有帶隊老師,主辦方認為他不合適獨自前往日本領獎。但是,媽媽卻十分信任他能夠做到。媽媽鼓勵他自己聯系主辦方,表達想要赴日領獎的強烈愿望,并請主辦方提供幫助;還鼓勵他聯系廣東的帶隊老師,請求能夠同行。經過一番努力,李拓遠終于得償所愿。父母的故意放權,給了孩子挑戰困難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一句“我相信”,是給孩子勇氣,讓他們越發自信,在陽光下闊步前行;一聲“你可以”,是給孩子力量,讓他們更加果敢,在風雨里迎難而上。學做“甩手掌柜”的父母,才能讓孩子的羽翼更豐滿。前幾日,教育博主@果果的媽媽登上央視新聞直播間,和主持人對談教育問題。此前,她發布了一則視頻,登上熱搜,收獲了眾多點贊和好評。視頻中,果果坐在地上,臉上寫滿“不高興”,一條一條列舉著對媽媽的不滿。果果說:“我寫作業的時候,你不要說那些話,會影響我發揮。你不要說‘這個你不會嗎?’這種話”。媽媽說:“好,我聽到了,這個我改。”果果接著說:“你不要總是夸人家,說人家讀得多好。”媽媽說:“我拿你和人家比較了,這樣確實不好,我給你道歉。”果果還說:“你現在開始語言暴力我了,我扣手指的時候,你就說要把我的手指剁了。”媽媽對每一個問題都給予耐心和正面的回應,果果的情緒也越來越平和。視頻最后,他露出可愛的笑臉,對媽媽說:“現在,我們可以擁抱了。”母子擁抱的一瞬間,感動了無數網友。其中一個高贊評論寫到:“看著看著就哭了,我也很想有這樣的媽媽。”是啊,有句話說:“有些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或是因為抹不開面子,或是擔心向孩子低頭會失去權威感,或是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很多父母,從來都沒有向孩子表達歉意。《左傳》有言:“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會犯錯,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時候,我們不妨聽聽孩子的委屈,接納孩子的不滿,正視自身的不足,道一聲:“我向你道歉,這個我改”,然后給予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同頻的成長。學會向孩子道歉,是家長的必修課。這一課,教會我們變成更好的父母,也讓孩子成為更幸福、更有安全感的孩子。家庭教育專家付力平講過這么一個故事。她的朋友和很多二胎家庭父母一樣,在小寶出生后,大寶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位朋友在生了小女兒后,大兒子就變得很難溝通。父母讓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對著干。一次朋友在給妹妹洗澡的時候,哥哥就在一旁哭鬧、撒嬌,非要媽媽抱。可是這時候,媽媽哪里騰得出手來呢。媽媽便對兒子說:“媽媽現在需要你的幫忙,可以幫忙把妹妹的沐浴露拿過來嗎?”兒子愣了一下,停止了哭鬧,馬上轉頭拿來沐浴露給媽媽。媽媽微笑地看著兒子,真誠地說:“謝謝你孩子,如果不是你幫忙,媽媽一邊抱著妹妹,一邊去拿沐浴露的話,會很吃力的。”兒子抹了抹剛剛的眼淚,開心起來,追問媽媽:“還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嗎?需要拿毛巾嗎?”媽媽的感謝讓哥哥有了照顧妹妹的動力。他不再覺得自己是家里被忽視的孩子,而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通常,我們和孩子之間表達感情是含蓄內斂的。可話不說出來,如何才能傳遞到孩子心里呢。說一句“感謝”,并不矯情、也不見外,而是表達內心真實情感。千萬不要吝嗇我們對孩子的感謝。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謝謝你剛剛沒有打擾媽媽工作,原本一個小時的事情,媽媽40分鐘就順利完成了。”“謝謝你今天把所有的飯菜都光盤了,媽媽覺得很有成就感。”“謝謝你愿意把學校的事情和媽媽分享,被你信任的感覺很幸福。”生活中有太多的事,值得我們向孩子說一聲“謝謝”。當我們直接表達感謝的時候,既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價值,還能教會孩子感恩。一個親子雙方彼此感恩的家庭,一定充滿了愛與溫馨。很認同一段話: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坦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內心就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的樂趣和自由。養育孩子,從來不是折磨和消耗,而是親子之間彼此陪伴,走過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這一路,能讓孩子因為我們而開心,因為家庭而溫暖,便是一種成功。孩子沮喪時,我們鼓勵;孩子有困難,我們幫助;孩子猶豫時,我們相信;孩子不滿時,我們改變;孩子付出了,我們感謝……我們的話語,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會滋養出幸福多彩的童年,更會構建孩子長大后溫暖的港灣。點亮【在看】,愿我們的愛和付出,都如春雨般滋潤;愿我們的孩子都昂首闊步,向陽成長。十點讀書開視頻號啦!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頻里學知識歡迎點贊關注本期解讀:杜甫《登高》作者 | 洱哆,一個希望用文字看見生活,用表達傳遞能量的中年女孩。主播 | 韓星,公眾號:韓星(id:HanXingFM)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