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畢業在美國做博后,離開華爾街后流浪16年,至今不肯放下姿態
分類: 最新資訊
范文詞典
編輯 : 范文大全
發布 : 01-03
閱讀 :272
出國留學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選擇,對于許多人來說,選擇出國留學,是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希望在國外的大學里汲取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以提升個人的能力,以便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多的機會。然而,也有一些人出國留學是出于虛榮心的滿足,他們可能并不是真正熱愛學習或者渴望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是希望通過留學的經歷來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價值,他們可能更注重留學的標簽和光環,而不是真正的學術和職業發展。甚至還有人只是為了獲得綠卡或者公民資格,但殊不知,如果沒有足夠的個人實力和能力,他們很可能無法適應新的文化和生活環境,以至于感到孤獨和無助,無法融入當地社會,最終只能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近日,一位華人視頻博主在網絡上分享了一段“華人留學生在街頭流浪”的視頻,引發了公眾的關注與熱議,是什么原因讓一位高級知識分子淪落到如此寒酸的狀態?據了解,視頻博主和這位流浪漢是在街頭偶遇,為了表達善意,博主請這位流浪漢吃了一頓熱乎的快餐,過程中一段留學生在美國變成流浪漢的真實故事浮出水面。這位流浪漢現年54歲,出國前是江蘇江陰人,姓吳,先后拿到了綠卡和公民資格,在美國已經流浪16年了,從視頻來看,吳先生穿著確實很邋遢,是典型的流浪漢狀態。讓人驚嘆的是,吳先生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學專業,在美國讀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并在美國高校做了2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去了華爾街做了2年的程序員,當時的月薪高達十三四萬美元。這就讓人納悶了,雖然美國人才濟濟,但能進入華爾街拿高薪的博士后也算是得到了認可的人才,為何如今流浪街頭呢?吳先生透露,他在美國曾經有一段婚姻,兩個人的感情維持了4年時間,但很快出現了價值觀分歧,于是選擇了長達七八年的分居,最終才選擇離婚,結束了兩個人的關系。讓人想不到的是,吳先生在離婚后突然覺得太孤獨,無法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社交圈,一個人孤苦無依,逐漸地就出現了幻覺,最終導致無法正常工作,于是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流浪生活。但值得關注的是,在談話間能感覺得到吳先生的思維和邏輯非常清晰,甚至對很多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并沒有覺得他的狀態異常,所以很多網友認為,他的根本問題不是有幻覺問題,而是無法放下姿態,也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在妻子的關愛和支持下,他或許能夠堅持去做一些事情,但一旦沒了依靠和支持,很快就失去了方向,說白了還是自身能力存在問題,沒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在異國他鄉無法適應,因為吳先生后來說的一番話也證明了這一點。博主問吳先生為什么不選擇去收容所?吃喝不愁,也不用挨凍,還可以領取救助金,為什么不去呢?吳先生表示,收容所很遠,也沒了解過救助金的問題。對于博主建議他重新找工作,哪怕每個月賺3000元也可以,但吳先生強調,自己在華爾街工作時月薪十三四萬,現在找工作幾萬元一個月沒有問題,但這個說法很快被博主否認了,認為對方不要好高騖遠,能拿五六千就不錯了。而且吳先生還強調,自己想找在office里的工作,不愿意去干體力活,尤其是商場里的那種活,不太能接受,也不干了。也就是說,吳先生如今的狀態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一方面無法適應和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社會;另外一方面,他也沒有放下姿態,存在好高騖遠的問題,沒有著眼于現實的情況。有意思的是,這段視頻在網絡上也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如果說物理學的博士后在美國都要流浪,那其他人去美國留學是什么狀態?有網友表示,當一個人的能力不足的時候,身處高手如云的工作環境中,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誤以為自己面對的是虛幻的世界,其實一切都是真的,只不過當事人不愿意承認,選擇逃避現實而已。當然,也有人認為吳先生的眼神很自信,雖然穿著寒酸,但談吐和表情看上去不像流浪漢,說明他真的是遇到了困擾,無法從困境中走出來。很坦白地說,有條件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基本上都是為了個人前途,但很多人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一個人要想在國外扎根生存下去,除了知識、技能和學歷外,還得擁有良好的抗壓和適應異國文化的能力。很現實的問題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很明顯是沒有融入當地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很高傲,就很有可能會進入孤獨的狀態。出國留學、就業對個人發展來說是一個機遇,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有些留學生認為“美國空氣是甜的”的觀點是錯誤的,學習過英美文化的人都知道,這些地方充滿機遇,但也充滿了挑戰,因為那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也可以說是缺少人情味的社會,一切都要看能力說話,無法適應自然就會被淘汰。正如網友所說,盡管流浪了16年,但在談話過程中只字不提回國,一個物理學專業的博士后,回國就業是分分鐘的事情,而且還備受尊重,盲目出國留學的現象值得反思,能力不具備的人還是好好留在國內發展吧!至少可以享受家的溫暖……信息源:王探長在紐約